2016-08-19 11:12:44来源:腾讯编辑:/西瓜
终究还是到了告别的时刻
上一次哭泣,还要追溯到四年之前。在伦敦奥运会的三四名决赛,阿根廷最终输给了俄罗斯,没有赢得一枚奖牌。两位老将吉诺比利和斯科拉,相拥而泣。吉诺比利当时留下了一句话,所有人都记在心里,他说:“我情愿和你们这些家伙一起输,也不乐意和别人一起赢。”
这一次,吉诺比利和身边的“老家伙们”,再一次输掉了比赛。78比105,他们在第二节就被梦之队杀死了比赛的悬念。这是吉诺比利和诺西奥尼在国家队的最后一战,下一届奥运会,也没有人知道斯科拉和德尔菲诺,是否会出现在这块球场上。
当比赛终场哨声吹响,吉诺比利在现场阿根廷球迷漫天的欢呼声中,挥手绕场,向球迷们致意。他高耸的大鼻子有些微微发酸,泪水不禁从深凹的眼眶中滑了出来。“我本来不想这样的,但是现场的氛围感染了我,其实这也没有关系,我们都需要情绪的释放。”吉诺比利说。
一战成名的对手送他出局
他的左手,还拿着这场比赛的用球,按照他的习惯,他不会再把这颗球送给任何人。12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奥运会的决赛上,阿根廷男篮击败意大利最终夺冠,比赛结束的哨声刚一吹响,吉诺比利立刻拿着球飞奔回了更衣室,在全队回到奥运村庆祝之前就把球藏在了自己的酒店房间里。
那天晚上在庆祝过程中,吉诺比利的两个队友斯科拉和诺西奥尼钻进他的酒店房间,偷走了这颗篮球,把它扔进了奥运会射箭场。他们觉得把球扔得越远越好,让雅典某位路人去找到它再有趣不过了。但这一次,他们不会这样做了,因为他们的战友吉诺比利,再不会有机会去偷走下一颗比赛用球了。
比赛之后的混合采访区,吉诺比利用了将近40分钟的时间才从头走到尾,他一共接受了7次不同的采访,有超过200只手臂将摄像机、苹果手机和录音笔送到他的面前。按照奥运会的规定,文字记者在混合采访区,是不可以拍摄视频和照片的,但当阿根廷记者们在采访结束之后纷纷拿出手机与吉诺比利自拍合影留念的时候,一旁身着统一制服的志愿者们并没有阻拦。因为这一天不同以往。一位笑容甜美的巴西姑娘悄悄嘀咕了一句:“我也好想拍一张。”
这个夜晚,里约的土地上诞生了一连串的金牌;这个夜晚,凯文·杜兰特再一次展现出了砍瓜切菜一般的得分能力;但这个夜晚,属于马努·吉诺比利,篮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国际球员之一。他再也不会身着阿根廷队球衣出战,他真的要告别了。
击败阿根廷的,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美国队。这个对手,曾经是吉诺比利一战成名的背景板。
2002年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世锦赛上,阿根廷在小组赛中击败了美国队。人们都记得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南斯拉夫队将美国队淘汰出局,却忘了在1992年NBA球员参加美国国家队之后,第一个扮演梦之队杀手的,正是吉诺比利和他的阿根廷队。此役之后,美国队连续58场国际大赛不败的纪录戛然而止,输球之后全队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
只有一个人,暗中偷着乐,他就是时任美国男篮助教的马刺队主帅格雷格·波波维奇。他后来悄悄地告诉自己的爱徒蒂姆·邓肯:“这个家伙要来了,整个美国都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有多么出色。”邓肯用他标志性的高冷表情看了看欣喜若狂的波波维奇,不屑地挑了挑眉毛:“哦……”
没关系,很快这位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前锋,就将见证阿根廷妖刀的利刃出鞘。
头发掉光的那天也没有妥协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半决赛上,吉诺比利率领潘帕斯铁骑横扫美国队,全场比赛他13投9中砍下了29分,第四节最后时刻的隔人暴扣,彻底浇灭了美国人反扑的火焰。那是吉诺比利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一战。那一届奥运会上,吉诺比利场均能够得到19分。那场比赛结束之后,邓肯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这个已经和自己做过两年队友的年轻人,忽然想起了马刺总经理布福德对吉诺比利的一句评价:“这小子净是瞎打,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但大部分都不合理。”
但这就是吉诺比利,他其实从未改变。就在淘汰赛开始之前,吉诺比利又去里约当地的理发馆理了一次头发,锃光瓦亮,甚至已经完全看不出头顶那一块“地中海”般的秃顶。就在几年前,那里还生长着一头飘逸的长发。
在美利坚大陆,吉诺比利扬名立万,他与邓肯和帕克组成的GDP组合,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NBA顶级的竞争力。而他险中求胜、风骚灵动的打法,也成为无数对手心中的梦魇。波波维奇曾经这样评价吉诺比利:“有时候,前一秒钟我想要掐死他,但后一秒我就想明天早起为他做一顿美味的早餐。”
这个浑身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篮球怪才,终究也没有被NBA的风格同化。他曾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坦然地接受了第六人的角色,从此之后几乎再也没有回到过首发阵容当中。他在应当妥协的地方妥协,但却在自认为不该让步的地方寸步不让。
在他刚刚来到马刺的时候,布鲁斯·鲍文,一位NBA历史上“恶名昭著”的防守铁闸,想给眼前这个白人小子来个下马威。他们来了场一对一,鲍文不停地用小动作和垃圾话攻击吉诺比利,并且没有人吹罚犯规。但出人意料的是,吉诺比利一声不吭,进攻未果就继续防,防守成功接着打,直到将鲍文击败。鲍文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怪的球员,我猜不到他下一步会做些什么。”吉诺比利心想:“呵呵,别说你猜不到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吉诺比利很清楚,如果按照一般球员的成长道路,他绝对没有出头之日。又矮又瘦,在一众已经成为职业球员的哥哥们面前显得格外不堪,他的父亲甚至根本没有对他抱有希望。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清楚自己必须先要在头脑上快别人半拍、一拍甚至两拍,才能够拥有与他人较量的资本。
2002年吉诺比利刚刚加盟的时候,马刺还是一支节奏缓慢、进攻以低位为主的球队。这让吉诺比利更加显得格格不入,他的传球总是擦着对手的耳边飞过,他的三分球出手选择总是显得异常离奇,更要命的是,他经常对波波维奇在场边的怒吼充耳不闻。但最终,还是波波维奇选择了妥协,他说:“马努是个该死的赢家,他必须用他的方式打球,而并非我的方式。”
预料中的收场:“我们只是输给了对手”
当吉诺比利和阿根廷队结束了最后一场小组赛之后,他们还并不知道自己在淘汰赛的对手将会是美国队。有记者问他,如果你们第一场淘汰赛就碰到美国,你会感到沮丧吗?当其他的队友们都言之凿凿地说出“我们只关心自己”“我们会和美国全力一战”云云的时候,吉诺比利的回答却出人意料。
“我会感到有一些失落,他们是最大的热门球队,但当过去的两三场比赛结束之后,可能会有一些质疑出现。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想过早地和他们交手。他们的运动能力、天赋都太出色了……”吉诺比利说。
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事实上,职业生涯整个黄金时期都在美国度过的吉诺比利,深知击败美国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有你身处那个环境的浸淫之中,才能感受到美国篮球与其他地区的巨大差距。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就在雅典奥运会击败美国队之后,吉诺比利就有预感,美国篮球的崛起,完全不用外人想象的那么久。“其实我知道,如果他们真的重视自己的对手,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崛起。2006年的世锦赛,他们在半决赛输给了希腊队,其实如果他们运气好一点,在战胜希腊之后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赢下最终的世锦赛冠军。这就是美国篮球,你必须承认他们的实力。如果你不承认美国队的实力,你也很难有机会真正战胜他们。”他说。
吉诺比利亦有不甘,终其职业生涯,他也没有成为NBA最出色的得分后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更愿意将他称作仅次于科比·布莱恩特的,西部第二好的得分后卫。他已经在其他所有方面做到了极致,但他知道自己最大的差距,那也是世界篮球与美国篮球的差距所在。
“天赋,他们的天赋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篮球在那里有着久远的传统。美国打球的孩子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便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这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出优秀的球员。美国的篮球文化是世界领先的,因此其他国家想要超越美国,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吉诺比利说。
如同一部古典戏剧的起承转合,首尾呼应总是最传统的结局。曾经依靠击败美国名扬天下的他,最终还是被美国终结。有人问他,是不是输给了时间,吉诺比利笑了笑:“并没有,我们只是输给了对手。”
他微笑着走到了终点,很早之前他就想到了这一天。
尾声: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里约的凌晨,夜幕深沉,阿根廷的球员们依旧在畅饮。竞技体育的战场上没有马革裹尸,但总有解甲归田。
客人们渐渐散去,12名微醺的战士意兴阑珊。每一次的大赛结束,他们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和过去告别,与往事干杯。这个夜晚是如此漫长,却有那样短暂。浑厚的背景音乐戛然而止,驻唱歌手将自己云杉木的民谣吉他收进了黑色的琴袋子里。时间在这一刻停顿了下来。
25岁的控卫法昆多·坎帕索打开了自己的手机,这个夜晚之后,阿根廷将会是他的球队。这个身高只有1米79的小个子,没有吉诺比利的灵性,但却同样拥有一颗大心脏。昏暗的灯光下,他借着手机屏幕的亮光,用指头点了两下。
熟悉的旋律传了出来——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事实上我从未离开过你,在那段狂野岁月里,那疯狂历程中,我一直信守诺言,别将我拒之门外……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